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嵌入式大作业的“探索”,对课题给的两种嵌入式图形化开发工具GTK+与Qt进行了一番研究。从GTK+开始尝试编写到最后放弃GTK+,再到后来使用Qt,总结一下感受。
首先说这个GTK+,属于轻量级的Linux下图形界面的一个开发工具包。主要使用C语言进行编写,图形界面有glade工具可以拖拽进行界面绘制。但是给我的感觉就是,“可以使用,但是,不是很好用”的一个东西,一些东西总让你猜不透,网上教程也是少之又少,除了官方的并不是很详细的文档,其他好的中文博客,找不到。有股众里寻他千百度,我却在这山谷迷了路的感觉。而且这跨平台性不好,决定让组员装linux然后配置开发环境,但是居然因为这个环境问题搞了一个多星期。官方没有给出开发GTK+的IDE,使用其他ide则还需要手动配置变量,组员也不会使用git,多人任务完成起来的感觉就是——麻烦得一。不能说他不好,只能说使用c语言(非面向对象语言)干起这个没有效率。
最终出于团队效率问题,改变主意,决定使用C++和qt,应为之前没系统学过C++,所以花了一天时间看了C++和qt的语法,配置了环境等,让我惊奇的是,Qt Creator是真的人性化,创建项目,搭配自身ui设计模块,代码自动补全等,而且配置git也很方便让我有种老朋友多年不见或是新伙计相见恨晚的感觉。最重要的是文档多而且全面,例如github上,qt工程项目数量是Gtk的十几倍到几十倍,这说明了什么我也不多说了。其跨平台的特性也是一大优点。可能java用习惯了或者c语言用着太难受了,使用c++感觉挺舒服的。QT自带一些网络编程的集成框架,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等等好处还是比较多的。所以决定使用qt。